苏州老陆稿卤菜(苏州卤菜店排名)

日期:2024-02-24 12:31:08 作者:

苏州老陆稿卤菜(苏州卤菜店排名)

随着岁月的流逝,店主倪松坡年老体弱,无力继续经营所有企业,于是,将观前街陆稿荐分给二子倪矩香经营;同时把杜三珍分给三子倪慎庵。倪矩香接管后,生意仍然颇好。民国年间,自观前街拓宽后,近火车站的梅村桥建成,平门开放,交通便利,各地来苏的客商游人可直达观前,使观前游人骤增。陆稿荐的熟肉生意更为兴旺,声誉亦日益扩大。因此在同业中相互竞争更为激烈。观前街陆稿荐为防他店冒牌,特地用以麦穗为底座加添"大房"两字并注明"只此一家,并无分出"的标记,向民国政府登记为注册商标。陆稿荐店主因店中营业久盛不衰,渐渐放松了管理。平时只顾自己烧香拜佛,加上夫妇俩又吸上了鸦片,恣意滥用店内经费,店中业务一度衰落。后由其子倪肇鸿接手,他熟悉店务,锐意进取,接手不久,经营即重呈起色。1935年倪肇鸿病逝。陆稿荐由倪柜香的外甥陈士贤主持。

在日伪统治时期,一则苏州沦陷时店内有职工留守,生财损失较小,复业较早;再则汪伪的江苏省会设在苏州,苏州经济一度畸形发展。陆稿荐的业务得以维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大房陆稿荐干1956年公私合营;1958年"大跃进"时期,其后方工场改为平江区食品厂;"文革"时期,改为苏州熟肉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上级批准,恢复大房陆稿荐原名。1981年经江苏省商业厅批准,陆稿荐在观东醋坊桥换原址扩建了1833平方米面积的三层生产、营业大楼。1985年春节,门楣上闪耀着"陆稿荐康熙二年创建"招牌的大楼建成。陆稿荐开始继续以新的姿态供应各种久负盛名的传统苏式卤菜,满足大众的需要。

苏州虾子鲞鱼闻名遐迩,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虾子鲞鱼最早由茶食糖果店诸如稻香村、采芝斋制作,采用长江口东海里的鳓鱼。此鱼鱼鳞大,皮下脂肪层很厚,多刺,经制作成干鱼后,切段,放入油锅中煎氽成熟;回锅到卤汁中,用河虾虾子做成膏状,裹着鲞鱼。

在苏州卤味中,不得不提那块酱肉。苏州酱肉采用太湖猪的五花肋条肉,在腌缸中腌制数天,放入清水洗净回淡,在大锅中焖烧,加入百年老卤等各种调料。此肉色泽莹白饱满,酥烂而不失其形,咸鲜十足,是苏州陆稿荐的看家卤菜。此酱肉可冷吃,亦可热吃,切小块后拌入白饭、菜饭中味尤佳,肥、香、糯、鲜,样样不缺。苏州这块酱肉用来作浇头下面条吃,也是一种实惠吃法。日常家庭中还用此肉与豆腐、菜心烩烧,风味独特,酱肉入口而化,豆腐软糯味鲜。

苏州卤菜风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长期日常生活、社会渐进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来源于民间,与民风、民俗紧密联结在一起,如同苏州话一样,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苏州卤菜还有一个功能是养生,在下面提到的十款卤菜中,爊鸭就是具有这种功能的代表菜。古时有位医道食客在“千金食方”中找到十多种中药材配制方案,用爊锅特殊烹制方法制作。

此鸭异香扑鼻,口味鲜美,可称江南一绝。苏州酱鸭烧制时红曲粉不能少,这是一种自然发酵的霉菌,按照吴门医道说法,红曲吃后降脂轻身。这种配方制法可称得上是老祖宗传下的秘方,所以苏州酱鸭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它一定身披红装。

1

酱鸭

酱鸭是在南宋五味烤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距今有七百多年历史。此菜特点是色泽红亮,香气袭人,鸭肥酥嫩,外甜里咸。

2

酱肉

亦称五香酱肉,历史悠久。成品为长方块状,皮呈酱红色,均匀光亮,精肉略红,肥膘且洁白晶莹,肉质柔嫩,咸中带甜,入口即化,肥而不腻,醇香鲜美。

3

油爆虾

选用鲜活青虾,剪去须脚,油中爆炒。此菜色泽红艳,虾嫩味鲜。

4

爊鸭

昆山周市爊鸭始创于清光绪四年(1878),融爊、酱两法于一体,具有健脾开胃、增进食欲功效。特点是奇味入骨,爊味醇厚,酥而不烂,肥而不腻。

蜜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瓜子,虾子酱油,枣泥麻饼,猪油年糕,苏州十大特色小吃

一、苏式鲜肉月饼南方人少有不爱苏式月饼的,看起来金黄油润,吃起来皮层酥松,口味甜咸多样。甜馅料有松子仁、核桃仁、玫瑰花、赤豆等;咸馅料有火腿、虾仁、香葱等。其中惹最多人回味无穷的,恐怕还是鲜肉月饼。老字号的摊位前,常年都能见到等待月饼出炉的队伍,中秋佳节更是供不应求。二、枫镇大面鲜有一碗面,会像枫镇大面这样带给食客扑鼻的酒香,因为吊汤的时候除了常见的肉骨、鳝骨外,还加入了酒糟和螺丝。浇头是一块焖肉,但也和普通的焖肉不同,它是白色的,做法复杂,且焖制时不能放酱油,纯粹靠盐调味。于是,焖肉肥美,入口即化;面汤鲜滑,酒香醇厚。三、红白汤奥灶面红油爆鱼面,白汤卤鸭面,尝过奥灶面的人,多半难以忘怀那汤清面爽、浇头醇美的独特风味。胥城大厦的国家级餐饮大师潘小敏十多年前亲赴昆山奥灶面馆学艺,让正宗奥灶面落户苏州,且不断改进配方和口味,汤水更精致,滋味更丰厚,浇头除爆鱼、卤鸭外,还添了焖肉和野生虾仁。四、鸡头米羹苏州人吃"水中人参"鸡头米有很多讲究。一是要吃南塘的鸡头米,质量最好;二是买少量,一次吃完,吃的就是那带着水的气息的新鲜味道;三是一定要赶在中秋时节吃,一旦错过,就只能眼巴巴地等来年的上市了。五、蟹壳黄蟹壳黄,形如蟹壳,色如蟹黄。苏州人嗜茶,旧时茶馆里,点单率最高的两种茶点之一,即是蟹壳黄。在曾经物质匮乏的年代,极偶尔的,能把蟹壳黄当作早点心,那种齿颊留香的感觉,注定要成为美好的永恒。颇受人喜爱的传统茶食中,椒盐味的袜底酥也是一道。小小酥饼,做工考究,一层层薄如蝉翼,真正见功夫。六、鱼味春卷苏州春卷皮的烙制堪称一绝。厨师一手持锅,一手抖动面团,一掀就是一张,干净利落。春卷皮更是薄如纸,圆如镜,透明柔软。鱼味春卷,顾名思义,用鲈鱼肉辅以虾仁制成馅心,鱼味浓郁,"鱼米之乡"的地方特色鲜明。七、油氽紧酵“氽”(tǔn)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烹调术语,又称浸炸;紧酵,指用酵量少,蒸后紧实,氽后外脆内松。苏州人更乐意称它"兴隆馒头",含兴旺发过之意。也正因着这份美好的含义,故在冬令上市,作为春节亲友间的馈赠吃食,往往供不应求。八、小馄饨小馄饨是江南人家最寻常可见的小点。几乎透明的皮薄如绉纱,中间透出一点粉红色的肉馅,盛在最常见的白瓷汤碗里,清澈的汤里撒上些碧绿生青的葱花蒜叶、嫩黄的蛋皮丝,又或再添少许紫菜和虾皮,汤鲜味美,意犹未尽。九、糖粥“笃笃笃,卖糖粥”的儿时童谣深入人心,糖粥的软糯香甜也同样令人难忘。苏州的糖粥是颇有名气的,加了赤砂糖的糯米粥先盛入碗中,表面撒一层红色豆沙,有红云盖白雪之美。吃时拌匀,入口热、甜、香、糯。十、酒酿饼春节一过,街上就开始弥漫起酒酿饼酸甜芬芳的滋味。酒酿饼,是春天时令的苏式食品,只卖一季。外观形似小月饼,馅料有豆沙、芝麻等。尤其是玫瑰馅,白皮红瓤,似要渗到皮上来。趁热咬一口,喷香、酸甜、脆嫩,皮软、馅甜、味糯,有一种饼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声明: 本文由华垠鸿业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