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也什么意思(知足的反义词)

日期:2024-03-27 02:21:17 作者:

知足者也什么意思(知足的反义词)

一、知足者常乐是什么意思

1、知足者常乐的意思:知道满足的人总是快乐的。

2、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3、意思: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4、【解释】: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5、【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白翎雀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白话译文:白翎雀出生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沙漠地区,雌鸟和雄鸟一起歌唱也能从中得到乐趣。

6、【举例造句】: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

7、【歇后语】:铺盖窝听广播;槟榔树下弹琴。

8、【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能安闲。

9、【英文】: be content with one's lot

二、知足者常乐什么意思

知足者常乐的意思:知道满足的人总是快乐的。

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知足常乐近义词:心满意足、自得其乐。

1、心满意足,汉语成语。拼音 xīn mǎn yì zú,释义: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让自己觉得满意。

引证解释: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女儿又在自己私房当中,贴了他二百块钱,总共得了四百块钱回家度岁,倒也心满意足。

2、自得其乐,拼音zì dé qí lè,含义: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引证解释:朱自清《杂文遗集·蒙自杂记》: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

三、“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是什么意思

1、译文:所以能够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住恒久的满足。

2、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3、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统治者如果遵循的规律来治理天下,就可以让战马退还到田间里去耕粪田;不遵循道的规律来治理天下,则战马在郊野战场产下马驹。没有比放纵欲望更大罪恶了,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祸害了,没有比贪恋想得到更大的过错了。所以能够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住恒久的满足。

5、这一章主要反映了老子的反战思想。在春秋时代,诸侯争霸,兼并和掠夺战争连年不断,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沉重灾难。对此,老子明确表示了自己的主张,他分析了战争的起因,认为是统治者贪欲太强。

6、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要求统治者知足常乐,这种观点可以理解,但他没有明确区分战争的性质,因为当时的战争有奴隶主贵族互相兼并政权,也有的是地主阶级崛起后推翻奴隶主统治的战争,还有劳动民众的反抗斗争。因此,在本章里,老子所表述的观点有两个问题,一是引起战争的根源;二是对战争没有加以区分。

7、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知足常足

声明: 本文由华垠鸿业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