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豆腐的卤水配方原料有哪些(做豆腐的卤水是什么东西)

日期:2024-05-03 17:22:30 作者:

点豆腐的卤水配方原料有哪些(做豆腐的卤水是什么东西)

一、卤水点豆腐的做法及配方

做豆腐的卤水有盐卤和石膏,盐卤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以下是用盐卤水做豆腐的做法。

1、首先将黄豆用自来水完全泡发。

2、将豆子冲洗干净,放入破壁料理机中,注入清水900克。

3、启动五谷键瞬间就可得到细腻的豆浆。

6、用中小火煮开后,再保持小沸腾煮5分钟。

8、将溶化的盐卤水点点滴滴慢慢地滴入煮好的热豆浆中,边倒边搅动,动作要慢。

9、当细小豆花生成时,即停止,加盖静置10-20分钟。

11、这就是嫩豆花,标准的是用筲箕压在豆花上让其凝固成块,舀出多余的水,没有就舀到纱布上略过滤就可。

12、要做豆腐再继续,将豆花舀到纱布里包起来,滤掉水就是豆腐。

二、做豆腐用的卤水是什么成分的

成分是: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钙及氯化钠。

做豆腐用的卤水是将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母液蒸发冷却后析出氯化镁结晶,形成的卤块,盐卤亦称苦卤和卤水。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和氯化钙及硫酸镁和溴化镁等。

盐卤是我国数千年来豆腐制作的传统凝固剂。卤块溶于水称为卤水,是中国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能使蛋白质溶液凝结成凝胶。用盐卤做凝固剂制成的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称为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

淡黄色液体,味涩、苦。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和氯化钙及硫酸镁和溴化镁等。其组成与来源和制法有关,一般氯化镁含量占15%~19%,硫酸镁含量占6%~9%,氯化钾含量占2%~4%,氯化钠含量占2%~6%,溴化镁含量占0.2%~0.4%

盐卤是我国数千年来豆腐制作的传统凝固剂。用盐卤作为凝固剂,溶解性好,与豆乳反应速率快,所以凝固速度快,蛋白质的网状组织容易收缩,用盐卤制作的豆腐风味较好,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

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时,浓度一般为18~22°Be′,用量约为原料大豆重量的2%~3.5%。其点卤方式为:在搅动熟豆浆的同时,使盐卤细流连续加入;亦可将盐卤间歇加入熟豆浆中,中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三、想要自己做卤水豆腐,卤水用什么做

1、卤水分为两种,一种是盐卤一种是石膏卤,盐卤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镁,石膏就是硫酸钙。这些东西可以去干调店直接购买,回去用水调制后就可以点豆腐了。除了这两种卤水以外也可以用葡萄糖酸内酯点豆腐。

2、用这三种卤水点出来的豆腐也是会有一定的差别的。

3、盐卤就是海水制盐的时候留存下来的母液,然后再经过蒸发结晶成块状。主要成分是虽然是氯化镁,但内也含有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镁、溴化镁、氯化钠等其它一些附带物质。盐卤豆腐也是中国最传统的点豆腐工艺,在北方常用。

4、做豆腐时,使用半斤的黄豆磨出5斤豆浆,煮开后放置80度,用3到5克的盐卤用30克左右的水化开就可以点卤了。将点好的豆花放入豆腐模具里,用重物挤压出水分,半个小时即成。

5、用盐卤点出来的豆腐质地比较坚硬,韧性也强,也就是所谓的老豆腐,没有什么爽滑的口感,可以做成香煎豆腐等菜品。盐卤也比较适合制作豆腐干,豆皮等干性豆制品。

6、石膏就是硫酸钙粉末或者是块,也是一味中药,所以一般中药店和干调店里都是有卖的。

7、同样半斤黄豆磨出的5斤豆浆,需要用200毫升的温水将10克左右的石膏粉化开点出豆花后按照以上同样的方法制作出豆腐。

8、石膏豆腐和盐卤豆腐比起来口感较嫩滑,成品水分较多,颜色也相对洁白一些。常用来制作中豆腐,在南方常用。中豆腐经常适合制作麻婆豆腐,家常豆腐,或者涮火锅,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9、市场上经常看到有成品的盒装豆腐,上面写着内酯豆腐,这就是葡萄糖酸内酯做出来的,就是所谓的嫩豆腐。所以说葡萄糖酸内酯点出的豆腐是这三种豆腐中最滑嫩的。

10、韧性弱,容易碎,有一些酸味,更适合制作豆腐脑,嫩豆花,或者豆腐甜品。

11、制作方法:也是半斤黄豆磨出的豆浆煮沸后放凉到80℃,用50克水将6到7克葡萄糖酸内酯化开,同样的方法点出豆花之后,放进模具适当的挤压出水分,保温半个小时。

12、如果想用内酯做出豆腐脑,就将豆浆稀释稀一点,用40克水化开4克内酯,把豆浆冲入有内酯水的容器里,不需要挤压保温放15分钟即成豆腐脑。

13、注意事项:所有内酯都是化学制品,一定不能直接放进嘴里尝试味道。注意将其放在安全的地方,防止小孩子误食,尤其是盐卤以往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声明: 本文由华垠鸿业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1
 相关文章